No Image x 0.00 + POST No Image

一粒茧,一纸死刑:这棵普通的树如何缔造人类史上最隐秘的丝绸帝国

SHARE
0

据传,在公元前2600年的中国,皇后在花园品茗时,杯中突然落入一个桑蚕茧。热水使它软化,当她试图取出这个不速之客时,一根细如发丝的丝线被拉出,仿佛开启了一个时代。丝绸的秘密,便从此诞生。为了防止秘密外泄,丝绸养蚕的技术被视为国家机密,甚至有“泄密者必遭处死”的说法。 而真正支撑这一切的,是一棵看起来普通、却承载着巨大历史的树——桑树,尤其是紫色果实的品种。

一粒茧,一纸死刑:这棵普通的树如何缔造人类史上最隐秘的丝绸帝国

桑树的分布与历史足迹

桑树,学名 Morus,属于桑科,生长在温暖地带,遍布从中国、非洲、地中海到美洲的区域。 在俄罗斯,第一批桑树是在伊凡雷帝时期引入的。伊始,皇帝想建立自己的丝绸生产线,但俄罗斯的气候对桑蚕过于严酷,难以成就大业。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曾试图发展丝绸业,但都失败告终。相反,桑树在南部扎根,如今仍以鲜果取悦人们。 关于颜色:所谓‘桑果’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莓子,而是由许多微型核果组成的聚合果。颜色随树种而非成熟度而异:白桑(Morus alba)结出淡色果,黑桑(Morus nigra)果色偏深;但并非始终如是,白桑也可能结出紫果,黑桑也可能长出浅色果。

桑树的分布与历史足迹

桑叶与桑蚕:世界上最挑剔的食客

桑蚕,是这个故事中最挑剔的主角。它们只吃白桑叶,换成其他食物就会饿死。 在它们约一个月的生命周期中,一只幼虫每天大约吃掉40克桑叶,这相当于自身出生重量的约四万倍。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若把这个比例放在人身上,一个新生婴儿一个月后若同样进食,理论上能吃掉约120吨的食物。 长期以来,中国人通过持续选育和管理,确保桑叶的产量和质地,逐步把这棵树培育成丝绸产业的关键支撑。

桑叶与桑蚕:世界上最挑剔的食客

人类驯养桑树,创造园林之美

为让叶子更嫩更有营养,桑树被巨细无遗地培育和修剪。 历史上有大量关于如何养护、施肥、采叶及储存叶片的专门著作,丝绸产业把桑树视为神圣的对象。 在园艺上,桑树也被广泛利用:在日本和中国常作为盆景栽植;在中亚,桑树的枝叶被巧妙编成拱形的凉亭——艾瓦尼,成为室外的绿色客厅;在欧洲,桑树多被修剪成球形或方形,成为园林设计的常见元素。

人类驯养桑树,创造园林之美

现代意义:从餐桌到再生医学的神奇潜力

如今,超市几乎买不到新鲜的桑葚,采摘后很快流汁、变形、腐坏,无法长途运输。 桑葚可以制成酱、糖浆、葡萄酒,甚至被制成桑葚伏特加。各地的传统美味包括:阿美尼亚的doshab、阿塞拜疆的bekmez、土耳其的干白桑葚,以及中国将桑叶泡茶,传说有降糖之效。 现代科学也在揭示这棵树的潜力。果实含有白藜芦醇,叶子富含有助于调节血糖的类黄酮,树皮具有抗炎特性,根在中医用于咳嗽和水肿。更令人惊奇的是,日本科学家发现,桑叶中由桑蚕分泌的丝蛋白可以用于制造用于烧伤治疗的人工皮肤。

现代意义:从餐桌到再生医学的神奇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