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在脑前呼唤:243名志愿者研究揭示胃脑同步与焦虑抑郁的惊人联系
这项研究揭示胃部节律与大脑活动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国际研究首次显示,胃-脑同步程度与精神状态之间存在可量化关系。 研究者发现,胃部节律与大脑特定区域的同步越强,个体的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越高。 这是首次将胃-脑连接作为客观生理标记用于精神健康研究,论文发表于 Nature Mental Health,研究共涉及243名参与者的同时记录与心理问卷分析。
In This Article:
过去的研究焦点:心脏与呼吸主导,胃部长期被忽略
在心理与生理研究中,心脏和呼吸一直被视为情绪状态的主要线索。快速跳动的心脏会让人头晕,深呼吸能安定情绪,肠道及其微生物群也备受关注,但上部消化道的胃部长期是心理健康研究的空白。 最新研究显示,人们在感到厌恶、恐惧和焦虑时,胃部区域会出现真实的情绪反应。 “内心一紧绷”的描述,正是对这种生理现象的历史性写照。身体的语言提醒我们:情绪与身体并非分离。
研究方法:EGG 与 fMRI 在静息状态下同时监测胃脑活动
研究团队让243名参与者在静息状态下同时进行电胃图记录(EG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捕捉胃部电活动与脑信号。 随后将这些生理数据与参与者的心理健康问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胃部节律与大脑前额顶叶区域的慢波活动之间的同步越强,个体的焦虑、抑郁与压力水平越高。这一发现首次提供了基于胃-脑互动的客观生理指标。
胃脑耦合的具体分布:在关键脑区与网络中的显著联系
研究发现,胃脑同步在若干关键脑区更为显著,尤其是那些参与情绪与注意力调控的区域。 全脑网络分析提示,背侧注意网络、前额-顶叶网络和腹侧注意网络等在胃脑耦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较弱的胃脑耦合相关联,提示胃部与脑部的联系在情绪健康恶化时变得更紧密。
意义、局限与未来:未来治疗的新方向,但需谨慎验证
研究提出一个可能的机制:在某些精神障碍中,个体对体内信号的感知(内感受)可能被放大,导致对胃信号的“过度聆听”从而出现持续焦虑与压力。 未来治疗或通过调节胃节律来“重新调音”脑-胃连接,例如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或相关药物。 但这项研究尚未证明因果关系,样本量虽大但仍有限,结论需要在更多人群中重复验证,才能将胃-脑联系转化为临床治疗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