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正在成为新的建筑工地:月球基地与轨道工厂正在成形
设想一下:整座建筑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月球或太空中完成。 到2040年,月球表面可能出现依靠本地资源自给自足的大型设施。这听起来像科幻,但正成为现实的路线。 这是一场由国家机构与私营企业共同推进的宏大工程,正在把3D打印、机器人建造、在轨生产和月壤直接利用,编织成跨星球的基础设施蓝图。
In This Article:
全球热潮的路径:从月球计划到地球外建筑的初步蓝图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通过 Roscosmos 的月球计划,计划在2040年前利用增材制造和月壤来建造大规模设施。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启动在月球上以增材制造和就地资源建设大型对象”。 在国际层面也有类似雄心:NASA 正在与 ICON 合作,开发 Olympus——一座巨型 3D 打印机,能够将月壤熔融并成形,用于简单结构,如着陆场。
地外3D打印的挑战与早期尝试
ScienceDirect 的综述评估了在月球进行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挑战:需要在真空中打印、材料强度、对尘埃粒子和温差的防护等方面解决问题。 在亚洲方面,China–Russia 的合作中,机器人 Super Mason 能将 3D 打印与激光加工结合,利用 regolith 自主搭建基本结构。 还有更大胆的设想:在轨道上直接制造并自我组装部件,而非仅在地面拼装。 相关研究还讨论了“轨道工厂”(in-orbit factory)的概念:通过机器人组装卫星、数字孪生与 AI 控制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轨制造的现实与愿景:企业与研究的联动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与 DARPA/NASA 的合作,正在探索通过激光在轨道直接制造金属构件。 学术论文中的“轨道工厂”概念强调机器人协作和数字孪生的控制。 Space Technology Trends 2025 指出,增材制造可能成为太空中的关键修复、升级与建造手段,降低对地球运输的依赖。 在产业层面的合作也在加速:Axiom Space 与日本 Resonac 签署协议,推动在太空生产半导体。 Varda Space Industries 的“太空工厂”计划则聚焦药物制造等微重力过程,2025 年春季完成多次发射与回收,验证相关生产过程。
未来的边界:20–25年后的月球基地与太空工厂,以及你怎么看
约20–25年后,我们可能不止在地面建城,还会在月球建立殖民地,在轨道上设立完整的工厂。 这些目前处于概念或试验阶段的项目,正在为未来的太空文明奠定基础。 对俄罗斯而言,拥有月球基础设施意味着成为太空新格局中的关键玩家——不仅是使用者,也是创造者。 你怎么看:俄罗斯应聚焦太空建设,还是应首先追赶地球上的优先事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关注频道,了解更多关于外太空建设的最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