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Image x 0.00 + POST No Image

全球天才迁徙加速:85名美籍科学家跳槽中国,半数在2025年完成

SHARE
0

在全球科技人才的博弈中,美国的科研优势正经受挑战。CNN的统计显示,自去年初以来,至少85名在美工作的科学家正式加入中国研究机构,其中超过一半是在2025年完成跳槽。 这是一场被不少人称为逆向脑流动的现象,意味着顶尖人才正从美国流向中国,全球科技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正在推进大幅削减联邦研究预算、加强对外国人才审查、并提高H-1B签证的成本;而中国则持续增加对本土创新的投入,向全球传递开放与回流的信号。 中国的学术和产业界都在把握这个时机,通过多样的引才计划、优厚的经费与安家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回归或加盟。

全球天才迁徙加速:85名美籍科学家跳槽中国,半数在2025年完成

为何会发生:逆向脑流动背后的推动力

这不仅是人数的变化,也是全球科研生态的再平衡。 专家指出,美国的经费压力、研究监管和外来人才的审查日益严格,使实验室的长线研究计划、人员招聘和职业路径变得不确定。 相对地,中国持续扩大研发投资,设立多项引才计划,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住房和家庭支持,以吸引回流和新加入者。 一些学者把这视为对美国政治与教育体系波动的直接回应,认为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国际科 学家。

为何会发生:逆向脑流动背后的推动力

中国的招聘工具与政策安排

中国的引才网络在幕后高效运作。从高校到产业,招才渠道层出不穷。 Qiming计划、针对海外人才的杰出青年人才资助、以及多轮扩招等举措,构成了一张覆盖学术和商业的广泛网。 武汉大学等院校还在社媒公开招才信息,列出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高额资助和与国家基金的配套支持。 有报道显示,许多岗位提供研究经费优先、住房津贴、家庭安置等优惠,且常与中央和省级基金共同覆盖。 Qiming 项目也面向商业科技领域,鼓励具备博士学位和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才投身中国的高端产业。 最近官方宣布新增面向海外人才的K签证,力求降低来华门槛,支持年轻科技人才落地。

中国的招聘工具与政策安排

个案与观点:海外人才的回流背后有哪些考虑

一些知名学者的看法显示,回国并非简单的选择,而是与家庭、职业发展、研究自由度等因素相关。 Lu Wuyuan, 蛋白质化学家,曾在马里兰大学任教,2020年转至复旦大学。他表示,海外人才申请在中国明显增多,海外学者回流是强劲的趋势,或许不可逆。 清华大学统计学讲席教授刘军也指出,当前并非对中国的系统性诱导,而是各院系主动抓住机会,通过学术会议等渠道推广机会。 一些高校也在公开平台上招才,如武汉大学发布的招聘信息,强调在机器人、AI、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优厚条件与研究资金。

个案与观点:海外人才的回流背后有哪些考虑

前景与挑战:未来走向何方

专家警告称,如果美国继续放慢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失去顶尖人才,长期后果可能比短期损失更严重。 但中国自身也面临挑战:制度、文化差异、生活质量、以及日益严格的治理环境,都会影响人才的选择。 尽管存在竞争,全球科学共同体的合作精神仍被强调。很多科学家表示疾病治愈、技术突破需要跨国携手,而非零和博弈。 习近平在北京对学术界的重要讲话强调,科学技术繁荣,国家便繁荣,并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统计与排名方面,Nature Index显示中国在高质量自然与健康科学论文的产出超过美国,部分中国高校已进入全球前50;但在总体科技实力方面,专家普遍认为美国仍具优势,且两国的制度与环境差异会带来持续挑战。

前景与挑战:未来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