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之谜:日本交通灯为何不是绿色,而是蓝绿混合?
在日本,路口的蓝绿灯并非偶然,而是语言、历史与国际规则博弈的结果。1968年签署的《道路信号与标志公约》现已影响全球75个国家,然而日本和美国并未成为签署方。公约第23条规定绿色代表前进,红色代表停止。由于日语传统将蓝色和绿色混用一个词,官方颜色在全球标准与本土习惯之间需要妥协。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最终确立了一种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色调,通常被称作 grue(蓝绿)或 bleen(蓝绿)。如今,虽然很多信号灯看起来更接近绿色,仍有不少灯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作 ao。
In This Article:
语言与标准的冲突:ao 的双重含义与绿色的官方定名
传统上日语把蓝色和绿色用同一个词 ao 表示。尽管现代日语中绿色的正式词是 midori,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许多对象被称作 ao,尤其是那些带有蓝偏绿色的灯光。\n为了在尊重本土语言的同时遵守国际公约,日本在1970年代初作出折衷:在物理信号上呈现蓝绿混合色(grue/bleen),而在文字描述中仍沿用 ao 这一传统称呼。\n公约第23条写明:green means go,red means stop。
语言的日常:从水果到交通灯的 ao 现象
甚至进入现代,日语里很多颜色仍以 ao 的观念被提及。比如绿苹果在日语中被称为 aoringo,开头仍是 ao,暗示着颜色认知的混合。\n关于交通灯,1930年代初引入时,绿色灯有时被直接称作 green;二战结束后,道路交通法把交通灯描述为 ao,因此沿用至今。\n日本语言与文化专家 Katsuhiro Ito 对 Reader's Digest 解释道:『当交通信号首次引入日本(在1930年代),绿色灯有时也被称作 green……然而二战后,道路交通法将交通灯描述为 ao,从此一直沿用。』
路标与安全:手绘标志带来的显著下降
除了颜色的特殊性,日本在交通管理方面还有其他独特之处。\n手绘交通标志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这也显示出全球标准与本土实践之间的张力,以及文化在实际交通设计中的作用。
视觉证据与启示:蓝绿灯背后的文化意义
下方两张图片来自 Jalopnik,分别揭示了颜色错位的来龙去脉与历史背景。\n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标准化并不等于绝对统一,语言与文化决定了人们如何理解和使用日常技术。\n未来可能还会有调整,但理解语言和文化差异,是理解交通系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