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Image x 0.00 + POST No Image

昆虫大小的间谍机器人正逼近战场边缘——DARPA 的秘密计划让隐形监控成为现实

SHARE
0

别再被“狼式机器人”和卫星防御的旧新闻蒙蔽。未来的战争,可能由仅有昆虫大小的间谍设备来主导。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梳理了当前由美军及其伙伴研发的微型机器:海基微型无人机、甲虫样式的监视机器人,甚至被称作“生物改造昆虫”的研究。最成熟的,是哈佛 Wyss 研究所推动的 RoboBee——一个可在水域与空气之间切换、能在表面栖息、并在群体中实现自主避撞的昆虫大小飞行体。RoboBee 的翼薄如纸,拍动频率约每秒 120 次,使其能够垂直起飞与悬停。DARPA 已对 RoboBee 原型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资助微制造技术以便更快地实现现场部署。自 2009 年起,RoboBee 的研发就获得 NSF 的约 9300 万美元资助。未来它们可能携带监控载荷,如麦克风与摄像头,但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实现,仍然充满挑战。

昆虫大小的间谍机器人正逼近战场边缘——DARPA 的秘密计划让隐形监控成为现实

RoboBee:水到空中跃迁、表面栖息与群体避撞的自控无人机

RoboBee 拥有两对薄翼,在约 120 次/秒的拍动下实现垂直起飞与悬停。DARPA 对 RoboBee 原型表现出浓厚兴趣,资助微制造技术,以便在战场快速部署。自 2009 年起,RoboBee 的研发就由 NSF 提供约 9300 万美元资助,如今正向更贴近现场应用的阶段推进。未来它们可能携带监测载荷(麦克风、摄像头等),但在微小尺度上实现仍有诸多难题。

RoboBee:水到空中跃迁、表面栖息与群体避撞的自控无人机

昆虫与机械的融合:远程操控覆盖独角甲虫与蟑螂

除了 RoboBee,研究者也在早期阶段展示了“cyborg insect”的能力,使用独角甲虫与蟑螂等昆虫作为遥控载体进行实验。DARPA 自 2006 年起资助此类 insect-machine 技术,研究者正努力将无人机群智的算法调整以适应这些半生物载体。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实际应用仍未定型。

昆虫与机械的融合:远程操控覆盖独角甲虫与蟑螂

海底微型机器人:隐蔽监控的另一条通道

DARPA 还关注水下微型机器人,目标是在脆弱的水下基础设施周围进行秘密监控。所谓的“ robo-jelly”是一种软体自驱无人机,理论上可以安静地在沿岸水域滑行;不过实际应用仍待证实,水下动力与隐蔽性是两大挑战。

海底微型机器人:隐蔽监控的另一条通道

DASH:六足自主机器人,强调耐打性与稳健性

DASH,全称 Dynamic Autonomous Sprawled Hexapod,是 DARPA 在 UC Berkeley 的研究对象。2009 年伯克利的白皮书将 DASH 描述为一台重约 16 克、长约 10 厘米的六足机器人,由单一电机驱动六条腿,具备跨越高于自身高度的台阶能力,并能承受从任意高度跌落的冲击。它强调“以质取胜”的耐用性,优先考虑耐久而非速度。随着虫型机器人研发的持续,资金涌入,未来或许会从实验室走向三字母机构的实际应用。

DASH:六足自主机器人,强调耐打性与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