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板妈妈”到真实自我:一位全职妈妈的禁忌真相
Jessie 原本以为自己会成为“老板妈妈”,在墨尔本的日常中追求事业与育儿的平衡。直到她的儿子18个月大时,才发现追逐这个称号带来的幸福感并不如想象。 她选择留在家里,成为丈夫口中的“stay-at-home-princess”,这条路并非轻松。 她对 Kidspot 说:“我尝试过,个人而言,保持一切井井有条真的很累。” 这促使她放弃自己的生意,把收入完全交给丈夫。 不过,放弃经济独立并非没有代价:用自己的钱买非必需品时,会引发内疚感,因为这笔钱不再属于她,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向父母请求购买的时刻。
In This Article:
现实的选择:成为‘Stay-at-home-princess’的日常与牺牲
这场转变的背后,是对家庭的选择:把重心放在育儿上,而不是继续经营自己的事业。 Jessie 描述家庭如何运作:她是一位母亲、妻子和照顾者,愿意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儿子的充实童年。 丈夫也表达了支持:他希望她被照顾好,这样她就可以从内心的富足中照顾儿子。这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起初她担心日间的冒险照片会让儿子感到被落下,但她的丈夫的反应却让她更加自豪。 他对她说:“他希望我被照顾好,这样我就能从溢出中照顾我的儿子。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原来他的想法正是如此,只不过是带着自豪,而非评判。”
金钱的禁忌与自我认同的冲撞
钱与自我价值的冲突成为她最难面对的议题。 她说:“花钱买自己不一定需要的东西,会引发内疚感,因为这笔钱不再属于我。” 这让她想起小时候向父母请求购买物品时的尴尬与不安。 表面上,社媒中的全职妈妈看起来从容自如,现实往往被屏幕背后隐藏。 在 TikTok 的分享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传递出类似的困惑:经济独立、母职、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
TikTok 的回应与广泛的真实声音
她在 TikTok 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没想到引发巨大的共鸣。 评论区充满支持,来信数以百计,来自不同经济背景的母亲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们讨论的焦点包括:如果决定不再追求经济独立,如何在家庭与个人身份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这一切让 Jessie 相信,社会需要更真实地呈现母职生活,而不仅是光鲜的表象。 她也促请观众反思:我们如何定义“成功”?
新的角色:养育胜于赚钱,重新定义成功
对 Jessie 来说,新的“工作”比任何九到五的工作都重要。 她说:“我的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养育,我真的很爱自己身上的这一面。” 她为自己找到了被照顾与照顾他人的循环,并为此感到充满意义。 她愿意继续前进,同时呼吁人们看到真实的母职生活,而非屏幕上的光鲜。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