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Image x 0.00 + POST No Image

别让‘中年衰退’的迷思吞没你:55–60岁才是真正的大脑巅峰

SHARE
0

这是我和同事最近在 Intelligence 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显示,许多人在55–60岁之间会达到整体心理功能的顶峰。与普遍的认知能力在二十多岁就开始下降的观感不同,这个峰值涉及多维度的心理特质,而不仅仅是记忆或推理速度。二三十岁常被视为身体状态的巅峰,但大脑的综合表现却在中年后才达到更高水平。这个发现为中年人带来希望,也解释了为何高层决策者常常是五六十岁的人。

别让‘中年衰退’的迷思吞没你:55–60岁才是真正的大脑巅峰

核心发现:16个心理维度揭示年龄轨迹,超越纯智力

研究聚焦于16个稳定而可预测的心理特征,这些特质超过了临时状态,也不只是单纯的推理速度。通过整理和标准化现有的大型研究,我们把各维度的年龄变化映射成可以直接比较的轨迹。这些维度包括核心认知能力:推理、记忆广度、处理速度、知识储备,以及情商等;还包括所谓的“大五人格特质”——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认真/责任感、开放性与宜人性。

核心发现:16个心理维度揭示年龄轨迹,超越纯智力

晚年也有强势高峰:哪些维度在更晚年达顶

部分维度在年龄更晚时达到顶峰。例如,责任感在65岁左右达到峰值,情绪稳定性在75岁左右达到峰值。较少被讨论的维度,如道德推理,也呈现晚年高峰。抵抗认知偏差的能力,可能持续改善,直至70岁甚至80岁。当把这16个维度的年龄轨迹加权整合成一个综合指数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模式:整体大脑功能在55–60岁达到顶点,65岁起开始下降,75岁后下降加速。

晚年也有强势高峰:哪些维度在更晚年达顶

现实世界的意义:为何中年常是领导力高地

这些发现或解释为何在商业、政治和公共生活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导角色往往被五六十岁的人占据。虽然后续某些能力随年龄下降,但其他重要特质的成长使得判断力与决策更为稳健。然而,年纪带来进入职场的挑战,例如再就业时可能面临结构性偏见;某些岗位对年龄有严格要求,如国际民航组织规定65岁退休的飞行员,部分国家也对空管等岗位设定56–60岁退休。尽管如此,个体差异很大,仍有证据表明有些成年人在推理速度和记忆力等方面能维持较高水平。

现实世界的意义:为何中年常是领导力高地

从历史到现实:把中年视为峰值,而非倒计时

历史充满了在中年取得突破的例子:达尔文50岁发表《物种起源》;贝多芬53岁时完成《第九交响曲》并继续创作;现代例子如 Lisa Su,现年55岁,带领 AMD 实现重大转型。本文强调,年龄并不是预测认知功能的唯一指标,更关键的是评估个人的能力与特质,而不是以年龄判断。呼吁在用人和留用方面更具年龄包容性,承认中年人群的独特价值。附注:本文改编自 The Conversation,在知识共享许可下再发布。阅读原文。

从历史到现实:把中年视为峰值,而非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