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Image x 0.00 + POST No Image

AI 的隐形耗电危机:六秒视频的能耗竟是三秒的四倍

SHARE
0

一项由开源 AI 平台 Hugging Face 提出的研究揭示,文本提示转成视频的能源需求并非简单线性。研究显示,当生成的视频长度翻倍时,所需能源往往会跃升,甚至达到四倍之多。举例而言,六秒钟的 AI 视频的能耗,是三秒钟同类视频的四倍。 这意味着,越追求更长、更复杂的生成,能源成本就越高,环境压力也随之上升。 “最终,我们发现对 AI 能耗的普遍理解充满漏洞。”——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分析指出,这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估的问题。 尽管存在若干缓解路径,但全球范围内 AI 相关能源消耗已成为重大的环境议题。

AI 的隐形耗电危机:六秒视频的能耗竟是三秒的四倍

为何能耗呈现非线性增长并且存在结构性低效

为何能耗会呈现非线性增长?研究指出,文本到视频的生成依赖大量扩散步骤、高算力和显存,输出长度增加时,计算需求上升的速度远超长度本身的增加。这揭示了当前视频扩散流水线在结构上的低效。 以五秒生成视频为例,其能耗相当于微波炉连续工作超过一小时;相比之下,生成同尺寸的一张 1024×1024 的图片,只需要相当于微波加热五秒的能量。 研究还提出缓解方法:智能缓存、重复使用已有生成结果,以及对训练数据进行剪枝,淘汰低效样本。

为何能耗呈现非线性增长并且存在结构性低效

行业现状与风险:扩张的代价与透明度缺失

AI 相关能源使用在全球数据中心电力中的份额已约占 20%。 科技巨头在基础设施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然而部分企业并未将气候目标放在首位。谷歌在 2024 年环境影响报告中承认,净零目标进展落后,碳排放同比增长 13%,很大部分原因来自对生成式 AI 的扩张。 此外,谷歌推出的 Veo 3 AI 视频生成器在七周内让用户创作出超过 4000 万个视频,显示了需求的迅速扩张。 但环境影响的真实规模仍未被充分披露,外界对其碳排放贡献的估计可能远高于公开数据。 专家警告,若继续以高强度扩张推动商业模式,硬件和环境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行业现状与风险:扩张的代价与透明度缺失

可行的节能路径与现实挑战

研究者提出的缓解策略包括:智能缓存、复用已有生成结果,以及对训练数据进行剪枝以淘汰低效样本。 这些举措可能降低单次生成的能耗,但要扭转长期趋势需要更广泛的设计创新、透明评估与跨行业协作。 此外,政府和行业需要制定更明确的能耗与碳排放目标,并建立强制披露能耗数据的机制。

可行的节能路径与现实挑战

呼吁与展望:在创新与地球之间寻求平衡

这是一个关于科技进步与地球未来的关键对话。只有公开、可验证的评估与目标,才能让 AI 技术在更高效、透明、负责任的路径上前行。 读者需要认识到,AI 能耗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政策、企业治理与全球气候目标的交叉议题。 未来需要更高效的设计、更多元的数据披露,以及政府、企业和研究界共同推动的改革。

呼吁与展望:在创新与地球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