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再入之点:国际空间站将结束25年的有人驻留
自2000年11月起,NASA及其国际伙伴就在地球低轨道实现不间断的载人驻留,近25年的纪录将在2030年画上句点。 ISS 将被引导进入再入轨道,坠入太平洋偏远海域,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回归,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与反思。作为多国共同书写的太空合作史诗, ISS 的退役也预示着人类在近地轨道研究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In This Article:
跨国天空实验室的辉煌与发现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共同建设,成为人类历史上在轨研究的核心平台。自1998年首批组件发射以来,ISS 已成为合作与创新的象征。迄今,站上开展了超过4,000项实验,产出超过4,400篇同行评审论文,涉及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球科学、燃烧等领域。研究成果包括对雷暴机理的深入理解、癌症药物晶体生长的改进、在太空培育人工视网膜、超净光纤的加工,以及轨道DNA测序等重大进展。
从公有到商业化:低地球轨道的新路线
在 ISS 退役的背景下,NASA 并未放弃对低地球轨道研究的持续追求。2021年12月,NASA 宣布授予三项奖项,支持私有化、商业化运营的低地球轨道空间站发展。此前,NASA 已通过 SpaceX 与 Boeing 等商业伙伴进行货运与载人任务的合作,并为新一代商业空间站的发展投入超过4亿美元的资金,以促进在轨研究的持续性与规模化。2025年9月,NASA 发布了 Phase 2 的伙伴关系征集,获选公司将获得资金以完成关键设计评审,并演示具备至少4人驻留、30天以上在轨能力的原型。未来 NASA 将按商业方式购买这些新站的任务与服务,类似于现阶段对 ISS 的货运与载人服务。
Tiangong 将接棒:在轨长期驻留的新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的 Tiangong 空间站仍在运行,三人永久驻留,轨道高度约为402公里(约250英里)。如果 ISS 的驻留记录结束,Tiangong 将成为在轨上持续有人驻留时间最长的空间站——截至当前,已近四年,且仍在继续。
仰望星空的延续:未来的希望与启示
在新商业站尚需时间成熟之际,ISS 的退役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大多数夜晚,ISS 仍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对象之一,优雅地划过夜空,成为地球上最迷人的景观。正如 John M. Horack 在文中所言:“我们的祖先很难想象,有一天,夜空中最明亮的对象之一会被人类的智慧所构想,并由人类的双手建造。” 这句话提醒我们,科技的伟大源于好奇心与协作,未来属于愿意继续探索、投资与合作的人们。